许多年前,我们在高中时代听老师讲过剩余价值学说,但从没读过《资本论》的原著。我想即便那时读,也不会理解的,因为我们没见过或者说没有亲身体验过资本主义社会。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直都是西方资本主义不欢迎的人物。在中国,近三十年也倍受冷落,《资本论》很少有人去读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资本论》是纯经济学著作,光那么厚,就让人望而却步。不久前,从新闻得知,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许多人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人们当中,掀起了一股重读《资本论》的小热潮。我很好奇,为什么那么多长期接收西方教育的人们会重新审视这部革命著作?我顺手拿起那本静躺在我书柜上许久的《资本论》,随便打开一页翻看,第一眼,就深深吸引了我。《资本论》并不是深奥难懂的经济理论,是平常易懂的,更是无比贴近现实社会的,书中引用的事件,无不在真实生活中得到应验。于是,我立马沏茶,在新居的书房里匆匆读了起来。
《资本论》在我心中掀起巨大波澜,他真的是一部底层工农群众的《圣经》。他带给我的第一感受是:毛泽东是对的!我明白了他为什么坚决不让走资本主义道路,把资本主义消灭在萌芽状态。《资本论》不仅总结了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和一般规律,而且揭露了许多血淋淋的事实。读着那一件件具体的事件,我在想,这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吗?这分明就是近30年的中国。马克思写《资本论》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后的国家避免那样血腥的事情发生。我现在把我感受最深的几段话抄在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引起社会的对抗。这种对抗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更高或更低,就它本身来说,并不是我们这里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是这各种规律本身,是这各种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贯彻下去的趋势。工业比较发展的国家,不过为那些更不发展的国家,显示出它们自己未来的形象。”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揭露近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一个社会即便已经发现它的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一个法令来废除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够把生育的痛苦缩短并且减轻。”
类似的章句还有许多,一下子不能如数摘抄,我会在回帖中贴出那些振聋发聩的语句和结合现实社会的感想。
如今,资本家们在惶惶不可终日,疯狗般反对国进民退之时。猛然想起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一个叫马克思的德国犹太人预言了他们的埋骨之所!
于是,政要显贵们也纷纷捧起《资本论》,迎接革命导师在当今世代的华丽出场!
经过两个月时间的攻读,总算是把资本论第一卷给看完了。本来文章标题想用“悲惨世界”来命名,又觉得如果只关注资本论中悲观凄惨的社会现实的描述的话,那必然属于管中窥豹,没有高度了。
综合来说,资本论第一卷包含了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的生产理论、制造业及工业的规模发展理论、资本的原始积累理论等内容。其核心从个人理解而言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提出了价值是由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决定的劳动价值理论,并延展出来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其二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也就是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有的历史进步都是基于劳动创造,但劳动能创造的价值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给劳动也就是与工资和劳动报酬对应的价值,还有一部分是无给劳动,就是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的享有者是资本家。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来源于资本对劳动剩余价值的持续永无止境的剥削。其三提出了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会促使劳动价值及剩余价值同比例提高,在制造业领域,会出现劳动的相对过剩,同时也会因为剩余价值对资本的贡献日益增大,小资本逐步会转化为大资本,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小资本家也会由于竞争的关系导致被大资本家剥削而最终成为无产者,生产的规模效应会日益提高,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贫富差距会逐步拉大,当无产阶级穷苦到无法维持必要生计时,资产阶级将面临暴动、革命甚至战争等打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现象,届时无产阶级将从被剥削者转变为剥削者,而资本家必将消亡。
以上三个内容可以说是资本论第一卷的最主要的内容,在接近70万字的著作中,马克思可以说用了大量的篇幅研究了19世纪及18世纪英格兰的社会发展状况,包括人口数量、就业人口数量、制造业规模化现象等。而且资本论中,大量引用了包括亚当斯密《国富论》、李嘉图《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的《人口学原理》等当时研究经济的各类著作及学说,也包括大量登载于报纸上的与人口变化、经济发展相关的文献,可以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集各种经济理论于一体,并引导出马克思自己的经济学主张的一本经典著作。
看完资本论,可以说对马克思的认真负责的学术研究精神,学识广博且对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无比的尊敬和佩服。而且因为在看《资本论》前,先看了《国富论》,所以在理解上也更有心得,从资本论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本人对亚当斯密的许多经济学观点还是认同的,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包括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理论,包括分工可以实现生产力提高等。除亚当斯密外,他对其余经济学家,都表达了明显的批评和不认可。
如果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资本论第一卷可以认真研读并可以重复研读,但也必须客观指出,《资本论》在经济学领域所犯的三个明显错误。
其一是马克思讲社会发展及经济增长集中于商品生产这一环节,并没有关注非商品生产的服务业和其余产业,并且在第一卷中,故意弱化了国家及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单纯的将生产关系归纳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存在明显的片面性。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马克思没有认真研究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人的需求演变,没有思考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生产,而是单方面的从生产端研究经济,这是不全面的。
其二是在生产研究领域,由于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存在理论缺陷,也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不可获得和无法计量性,导致马克思在延展剩余价值理论时,总让人感觉有自圆其说之感,而且马克思自己也承认,伴随生产力的提高,凝集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会有差异和变化的,这就导致价值的不稳定性,影响了剩余价值的理论贡献。同时更为严重的时,由于马克思将价值贡献只集中在人类劳动这一个单一因素上,对于资源贡献、资本贡献等,都用剩余价值来归纳和阐述,导致《资本论》在对社会进步及生产进步的表述上,与现实出现脱节和变化,这是资本论的第二个不足之处。
其三是治学态度上,《资本论》第一卷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描述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无产者所面临的苦痛、恶劣环境、高强度工作压力、非人道的劳动环境、悲惨的生活条件。从这个角度看,资本论更像是一本社会学著作而非经济学著作,而且马克思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资本家的抵触和排斥,也让资本论在分析社会现实时,会有缺乏冷静和理智的感觉,对于研究经济而言,带有浓厚个人情感的学术论著是不可能完全客观公正的,这是资本论的第三个不足之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发现问题总是容易的,但如何解决问题,是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的。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环境,结合我们所处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需要我们拿出马克思的治学之精神,拿出类似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那种认真、负责、严谨、科学的写作态度,对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困难及社会问题提出有解决路劲的方案和建议,这是最为迫切和重要的。
资本论还有第二卷和第三卷,希望再用两个月时间,把第二卷和第三卷研读完毕,届时再认真总结梳理这一本经典的,涵盖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的著作。
最后给一个提示,由于资本论里面有许多基础的经济学范畴的名词和文字,建议在看完《国富论》、《经济学原理》这两本书后,再看《资本论》,会更容易领会《资本论》中的经济理念。
《资本论》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的结晶。《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深刻地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地历史地位,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地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资本论》第一卷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资本主义的完整图画。对我来说,《资本论》第一卷主要的,形式好处上的问题关乎再现的问题,即如何从个别元素,历史过程和各种角度来构造一种总体性,尤其是如何公正地对待这种总体性,作为一种关系系统,它不仅仅是非经验性的,而且是完全处于运动之中的,不断扩张,处于总体化运动之中。这对于资本主义的存在来说是本质性的,于是,在这儿我们就有了这样一种机器,它不可避免地会崩溃,因此为了维持自己的实存,它务必不断地用扩张自身,夸张自己控制领域的方式来修复自身。
曾有人认为货币能够解决《资本论》第一卷等价问题,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解某某,因为货币并不是一种解决方式而是一种中介;货币是二元性的,它被用于表达一种关系,可实际上却隐藏了这种关系本身。这种货币的神秘本性解释了为何如此多的乌托邦围绕以下原则架构自身;摆脱货币就将摆脱所有问题。如果货币是一种真正的解决,那么诸如商品及劳动的”合理价格”这样的东西就是可能的,因而社会民主自身是可能的;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来修补资本主义,从而将它改造成一个公正的社会。另一方面,蒲鲁东的伟大口号:“财产即偷窃”--也让人无法满意,因为它假定以无政府主义精神摆脱货币将废除更深层的问题,但是货币仅仅只是这一问题的症候而已。货币,财产,资本主义自身依靠一种深层的结构性矛盾,或者至少它们依靠一种结构性的悖论,因此无法用法令或修补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然会转入生产过程--资本与新的资本只能在那里得到生产。有了生产自身,它很快就将我们引向了劳动价值论的秘密之处,引向了解某某。那里的问题表现为:突然间引入了时间,虽说依旧是量化的,静态的,非辩证的方式,劳动价值论导向了所有关于利润率,劳动小时数以及那些搞笑的变量组合的计算。然而突然之间,这些探究撞了墙:工作日的限制,工厂法所要求的限制,突然间阻碍了资本必然的扩张。
因此,论述务必进入一个新的论域,一个新的层面,问题和解某某在那里都充满着强度:赞美群众性或协作。马克思兴高采烈地称之为”赐予资本的免费礼物“;协作劳动以辩证的方式成倍地增加了价值和产品。这当然是亚当斯密的发现,而在那里它成了马克思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并非赋予生产以价值,而是赋予群众生产以价值。
辩证地看,这一本来能够让马克思总结自己著作的新解某某----机器,工业技术,却导致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两难。这一两难由两种形式:首先,节省劳动的装置突然导致了劳动者工作时间令人震惊的上升。其次,节省劳动的机器本该压缩劳动者的数量,但是是以让工人失业的形式进行的。这一事例中,我们的两难局面具有了另一种形式:如果价值源于劳动,假定劳动者越多,那么所生产的价值也越多,可资本家为什么坚持压缩劳动者的数量。在这一点上,整个过程的真理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了,马克思将决定性地阐明他所谓”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即他在同意文本脉络中称之为”绝对“规律的东西。
此刻我们能够回过头来评价整部《资本论》的好处了。这是一本关于失业的书;抵达《资本论》概念顶端的是以下命题,即产业资本主义一方面阐述数量巨大的资本,另一方面制造出人数不断上升的失业人群。当前第三阶段资本主义或金融资本的危机能够充分证实这一状况。
在中学时代学历史时,就已经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所了解,明白了有《资本论》这本书,明白书中有剩余价值理论这个概念。其余的就不了了之了。直到这天,经过三个多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学习,才让我对资本论进行重新审视。经过十几天的仔细阅读,让我收获匪浅!
只可惜,由于阅历和时间的关系,使我无法对《资本论》进行深刻的了解。众所周知《资本论》不仅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并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并且它又是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即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完美的统一。实际上这是一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的经济学巨著,马克思根据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必然要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
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指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干活付钱”是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干活付钱”并不是“等价交换”,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我所得的报酬。例如,一个工人一天劳动所得为8元钱,而他在一天之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止8元,可能是16元,也可能是24元,还可能更高。
那么,究竟什么是剩余价值呢马克思的《资本论》里面的一段话“其中的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作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劳动过程的第二段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构成任何价值。这段时间构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马克思又进一步论述,“把价值看作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劳动,这对于认识价值一般具有决定性的好处,同样,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剩余劳动,这对于认识剩余价值也具有决定性的好处。使各种经济的社会形态例如奴隶社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在这话里,很明了地将剩余劳动时间与剩余价值挂钩起来,从而得出资本家透过榨取剩余劳动时间来获得剩余价值。
这种深入透切的分析,使我清楚了解到资本家是如何榨取剩余价值,即剥削工人。马克思用一个个清晰的辩证,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讲述了工厂主是如何一点一滴剥削那些工人,如何一步步看似合法的盗走了所有的工人们财产与劳动成果。也明了的叙述了资本家们是如何用工资的形式隐藏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如何把工人的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清晰的告诉所有的劳动者,你们被资本家们骗了。你们被资本家盗走了财富却浑然不知。
其实,我们将剩余价值理论换个方法表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如:整个工作日A=必要劳动时间a+剩余劳动时间b。a在稳定的生产方式的前提下是固定的,所以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必然透过A的增加而增加b;而a在生产方式不断提高的状况下是续渐减少的,所以在A不变的前提下——这种不变具有现实的重要好处——b在续渐地增加。后面的状况所造成的后果是,由于a的减少而使劳动力的价值降低,然而它被剥削的程度更大了。
马克思的《资本论》指导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也指导着我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每一种学说,每一种论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我们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全盘否定。而《资本论》中剩余价值理论对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然有着重要作用。以上,是我此次学习《资本论》一点所得所感!
最近读了资本论缩译版的第一卷.资本论在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偶然间听别人说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读过资本论还叫共产党员吗,而且资本论最好是看德文版的,因为德文——英文——中文,这当中有着大量精髓的流失,并且翻译学家或多或少都加入了自己的见解.但是鉴于本人能力与精力有限,也不必像老夫子那样求甚解,所以选择了一本中文缩译版.
其中几点令我印象颇深.
工作日有一个最高极限.这个最高极限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生理界限:工人每天必须有一部分时间用来休息、睡觉、吃饭、盥洗、穿衣等,以满足身体的其他需要;第二是道德的界限,既社会界限.工人必须有一定的学习文化、照顾家庭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以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
但机器消灭了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机器本来是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利手段,但在此时,却成了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最可靠手段.
计时工资是用直接的劳动持续时间来计算;计件工资用间接通过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计算.其中计件工资是资本家克扣工资和进行欺诈的最丰富的源泉,是资本家最适合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资形式.
资本的积累,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则是相对过剩人口大量存在,从而扩大品贫富差距.而越来越多相对过剩人口对在业人员造成极大的压力,迫使在业人员不得不过度劳动和忍受资本家的摆布.
发达的生产力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已经在社会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社会公有制比较起来,社会公有制自然是一个长久的多,艰苦的多,困难的多的过程.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而社会公有制则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
《共产党宣言》最后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不可否认,资本论是站在无产者的角度上的.亚当斯密,凯恩斯,马尔萨斯等经济学家则站在资本家角度上的.而且当代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通过各种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社会福利系统来弱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现在你存在以下问题吗?你的工作日超过了生理界限+道德界限的时间吗?你的工资形式是计件工资吗(“跟项目走”或者叫“多劳多得”)?
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究竟为何?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的,那社会主义社会又是怎样的?没有读过《国富论》不懂资本主义,没有读过《资本论》不懂社会主义.看来对于《资本论》后两卷还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http://m.zhmsjx.com/rudangshenqingshufanwen/77593.html
推荐访问:资本论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 资本论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论文